您的位置:新文秘網>>畢業(yè)論文/文教論文/商場/>>正文

論文:非決定性、有限理性與適應市場假說

發(fā)表時間:2015/7/3 18:54:48

論文:非決定性、有限理性與適應市場假說

摘要:適應市場假說對有效市場假說和行為經濟理論進行了調和,指出在異質性、競爭和自然選擇的經濟環(huán)境中,人們采取的是有限理性的、適應性的經濟行為。本文從自然決策理論強調的非決定論的世界觀出發(fā),分析了結構不良問題和不確定型決策的特點,以現實的證券投資問題為例,指出適應市場假說中有限理性的理論基礎和決策行為特征。提出應關注經濟理論的適用性和研究范式的科學性,以多學科的綜合來促進經濟學的發(fā)展。
Abstract:Adaptive Markets Hypothesis (AMH) reconciles efficient markets with behavioral finance in that decision-makers’ behavior is bounded rational and adaptiv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heterogeneity, competi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indeterminacy emphasized by naturalistic decision theory, it is analyzed that naturalistic decision problem is ill-structured and under indeterminacy. The attribute of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investment in stock m
……(新文秘網http://m.jey722.cn省略1099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典經濟學關于人的理性和市場均衡的假定,行為經濟研究以事實提出了挑戰(zhàn)。Kahneman 和Tversky的《期望理論:風險狀態(tài)下的決策分析》(1979)和《不確定性下的判斷:啟發(fā)式與偏差》(1982)通過大量的經濟實驗提供了他們的發(fā)現,即人們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決策行為不是經典的預期效用理論假設的那樣,而是使用啟發(fā)式方法,他們將其總結為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失敗和二十世紀末網絡經濟泡沫的破滅讓人們冷靜思考經濟學中的理性均衡概念。經濟學的現實主義思潮開始興起。人們在分析經濟實驗結果中蘊含的奧秘,盡管還沒有公認的結論。但至少它提醒人們關注理論假設的合理性。如果不尊重客觀事實,憑借錯誤的假設進行理論分析,就不能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得來的只能是空想和失敗。人們需要對現實的經濟運行規(guī)律做更多研究,認識市場的本來面目,從中得出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
20世紀80年代,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開始合作研究復雜系統(tǒng)科學。如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SFI)對復雜適應性系統(tǒng)的研究可以分析經濟系統(tǒng)運行的非線性特征和Adam Smith 定義的“看不見的手”的市場規(guī)律。在金融市場復雜性研究方面,有很多運用分形和混沌理論對市場價格波動的實證研究(Peters, 1996; Holland and Arthur, 1997; Atchison, 1996; Gilmore, 1996 and Kohers and Pondey, 1997; Zhuang *in-tian,2004 ),它們都反映出市場具有演進性和適應性特征(Olsen, 2000, 2001a; Shefrin, 2000)。
金融市場實證研究揭示了市場運行存在復雜性,但它不能描述復雜性表象背后的動力機制。復雜系統(tǒng)科學說明了復雜規(guī)律的特征和產生復雜性的可能的原因,但還未能說明經濟系統(tǒng)復雜性的微觀基礎是什么。行為經濟學的經濟實驗證明了不確定性條件下人們的決策行為,但在繁雜的行為現象背后還缺乏理論基礎,而且人們在實驗環(huán)境與現實環(huán)境中的決策行為是否具有一致性也還有待考察。缺少對經濟系統(tǒng)整體特性和系統(tǒng)內在動力機制的有效認識,經濟分析就如同盲人摸象。
現實的經濟波動沒有一刻停止了對經典經濟理論的挑戰(zhàn)。例如,近幾年來,世界主要商品和金融價格指數都發(fā)生了大幅變化,如原油、金屬(包括銅、鋁、黃金、鋼鐵等)、煤炭、房地產、歐元兌美元匯率、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恒生指數、上證指數等,有些價格漲幅驚人,超過歷史水平一倍還多,遠不是可以從歷史波動中預見到的。這些變化對生產、流通、消費和投資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風險和收益的累積特性對經濟理論來說還是未解之謎,對經濟管理工作又是不能回避的問題。
Andrew W. Lo (2004,2005)從認知神經科學和進化論的研究中得到啟示,提出了適應市場假說AMH(Adaptive Markets Hypothesis)。它對標準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之間關于人的理性的爭論進行了調和,以進化的思想拓展了Herbert Simon 關于人們決策時應用“滿意原則”的觀點。它認為人們總在從理性意識出發(fā)采取適應性行為,只是由于環(huán)境不斷變化,當決策行為缺乏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時就表現為行為經濟學指出的行為偏差。適應市場假說強調決策者具有理性意識,但不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因而經濟人既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并且隨著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經濟人的理性程度發(fā)生變化,市場效率也會發(fā)生變化。
經濟人的異質性、市場競爭和自然選擇是適應市場假說所構造的新的理論范式。適應市場假說能夠對諸多市場異象做出揭示,并對投資管理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我們仍然感到適應市場假說的理論基石不夠堅固和嚴密,還是能夠從適應市場假說的邏輯構造中提出問題,如為什么人們是有限理性的,會采取適應性行為,而不是通過理性計算尋求最優(yōu)和均衡?為什么適應性行為會存在偏差?人們的適應性行為的特征是怎樣的?盡管適應市場假說對這些問題從人類的大腦進化結構和認知神經學的角度給予一定的解釋,但把經濟活動的社會屬性歸因于人的生物學特性似乎缺乏說服力。對于人們在不確定性環(huán)境下決策行為,還是應該從決策問題的特征和決策行為過程進行分析,或許是發(fā)現人類的經濟行為特征和市場規(guī)律的一條有效途徑。

2.非決定性與自然決策理論
經濟學在認識社會運行規(guī)律的進程中不斷反思人自身的行為特征。在這種經濟學的現實主義思潮中,有一個研究現實環(huán)境中人們的決策行為的理論,它就是自然決策理論(naturalistic decision theory )(Klein,1993; Zsambok,1997, Huber and Wider,1997)。它分析了現實決策環(huán)境與經典理論假設環(huán)境的差異,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人的決策行為的區(qū)別。盡管自然決策理論還很不成熟,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但它對構造新的經濟學研究范式、對決策理論的發(fā)展、對經濟學走下神壇而更貼近現實提供了一個研究方向。
2.1.自然決策理論的世界觀
自然決策理論關注于在非決定性(indeterminacy)條件下人們對環(huán)境的認知和反應行為。即它對現實環(huán)境中決策問題的認識是基于非決定論的世界觀。這是它與經典理論的最主要區(qū)別,并由此引出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結論。
經典決策理論包含著一套一致性公理,這是該理論成立的前提條件。這些公理描述了在一種比較理想環(huán)境下的選擇問題。其中的核心內容是:人們的偏好是已知的,人們可以得到充分的決策信息。在這種假定下,經典決策理論可以尋找到最優(yōu)決策,并因其模型的嚴謹而體現出科學性。主觀預期效用理論是最經典的決策模型,在此基礎上闡釋的有效市場成為經濟學和金 ……(未完,全文共17157字,當前僅顯示308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論文:非決定性、有限理性與適應市場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