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和諧/社會實踐/>>正文

構建和諧社會,參政黨要有所作為

發(fā)表時間:2013/6/27 9:33:36
目錄/提綱:……
一、深刻理解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
1、全會確立構建和諧社會為“重大戰(zhàn)略任務”,開拓了_新階段
3、全會重申堅持政治_改革方向,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二、參政黨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的著力點
三、麗水民盟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的幾點思考
……
構建和諧社會,參政黨要有所作為

——學習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

古往今來,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渴求公平正義,崇尚民主法制,追求安定和諧,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高尚品德。以_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要求,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目標,以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價值指向,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并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作專題討論和研究,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問題的決定》這一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綱領性文件。

六中全會系統(tǒng)地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到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高度。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執(zhí)政黨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作風與品格,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正視現實、面向未來的勇氣和智慧。在當前,作為參政黨,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及其《決定》,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

一、深刻理解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

關于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問題,輿論界評價很高,有的將它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提并論,認為這次全會在中國共產黨的全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它不但在理論層面上確立了新的_學說,為將于明
……(新文秘網http://m.jey722.cn省略920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加豐富,機制_將更加完備,成效將更加明顯。

2、全會規(guī)定“和諧”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勾勒了經濟社會發(fā)展新模式。改革開放28年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成績斐然,GDP增長連續(xù)保持在較高位置上,國家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國家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這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28年的發(fā)展,問題也實在不小。城鄉(xiāng)差距、區(qū)域失衡、分配不公、貧富分化、誠信缺失、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腐敗叢生以及醫(yī)療衛(wèi)生過度市場化、教育亂收費、就業(yè)難等一系列社會不和諧問題日見突出,還引發(fā)社會不穩(wěn)定。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錯綜復雜,但經濟社會發(fā)展模式的不完備是重要成因之一。此前的發(fā)展過于見物不見人,過于強調GDP的增長,陷入了“GDP主義”的泥濁 ,許多地方只注重“做大蛋糕”,而忽略了“分好蛋糕”,或則說很少考慮社會的公平公正,很少考慮社會弱勢_的利益。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突出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專題研究如何尊重和維護最廣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解決當前困擾民眾生活的突出問題,提出和諧社會構建的通盤方案,著力于“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都能共同分享改革成果。毋庸置疑,今后在六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國家的發(fā)展模式將從“做好做大蛋糕”向“做好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并舉的模式轉變。因為,“和諧社會”的內核就是“以民為本”,就是“以人為本”,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及其本質就是“人”的發(fā)展。如果說,起先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可以看作是對社會出現不和諧的承認與采取應對措施,那么,今天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并把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則是將和諧社會視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了,表明社會主義必須是和諧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六中全會提出和諧社會構建,實際上是對我國28年來經濟社會發(fā)展模式的進一步完備,預示著社會主義發(fā)展將進入了一個更新的階段。

3、全會重申堅持政治_改革方向,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中國的28年改革實踐證明,經濟發(fā)展經濟_改革必須以政治_改革為動力,同樣,構建和諧社會也必須以穩(wěn)妥而堅定的政治_改革為支撐,不然,和諧社會便只是一座“海市蜃樓”。改革開放28年后的今天,中國的發(fā)展正處于“關鍵點”,政治_改革的滯后已成為羈絆,深化政治_改革勢在必行。毋庸置疑,鑒于中國的國情,在政府與公眾關系上,中共決不會選擇以美國為代表的_型社會形態(tài),也不會模仿歐洲一些福利型國家主張的所謂民主型社會形態(tài),而是會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fā)展道路,這個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推進政治_改革,使我國的政治_適應并且能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為此,黨中央在六中全會上提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推進經濟_、政治_、文化_、社會_改革與創(chuàng)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_機制”的新概念。這一要求體現了黨中央推進政治_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即突出了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_改革“四位一體”平行并重、全方位推進的整體性要求,突出了以開放推改革,以改革促開放,改革與開放的統(tǒng)一性要求,突出了公平與效率的一致性要求。按照這樣的改革思路和要求,我國的政治_改革一定會出現嶄新的局面。

二、參政黨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的著力點

各民主黨派作為同中國共產黨長期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親密友黨,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和作用,可以大有作為。我們應進一步提高認識,不斷領會全會揭示的在新形勢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和內在要求,明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和原則,積極探索并找準為構建和諧社會的著力點。

1、著力于奠定牢固的政治基礎

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不可或缺的政治基礎,也是我國現行政黨制度的應有之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項制度的特征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這項制度的優(yōu)勢在于它以協商合作代替了黨派競爭,以“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為基礎的互相監(jiān)督尤其是參政黨監(jiān)督執(zhí)政黨代替牽扯傾軋。這種政黨制度形成的政治格局有利于集中力量干大事,有利于國家政治的穩(wěn)定,對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對和諧社會的建設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因此,參政黨應按照“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從自身的角度不斷推進政黨之間的合作,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主動協助中國共產黨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來,將各階層各團體尤其是參政黨各自聯系的階層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共同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2、著力于壯大堅實的物質基礎

我們今天出現的一些“不和諧”問題,大多是發(fā)展中的問題。發(fā)展中的問題只有通 ……(未完,全文共7354字,當前僅顯示258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構建和諧社會,參政黨要有所作為》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