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儒學文化精神的內容
二、儒學家庭倫理的基本特征
(一)仁義為本
(二)孝悌為重
(三)以和為貴
三、構建和諧家庭所面臨的難題
(一)夫妻不和
(二)教育失當
(三)傳統(tǒng)美德流失
四、儒學文化精神對構建和諧家庭的具體指導
(一)樹立和諧包容的家庭觀念
(二)愛崗敬業(yè)、勤儉持家
(三)養(yǎng)成良好淳厚的家風
(四)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
論儒學文化精神對構建和諧家庭的指導意義(哲學學院畢業(yè)論文)
摘要:儒學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中國古老文明智慧的所在,所以將中國古老文明同當代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相結合就有了非常積極特殊的意義,這樣不但有利于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明,更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重新審視和學習儒學文化精神,以指導和幫助和諧家庭的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儒學的基本精神也可以概括,“仁義”是根本,“中庸”是其方法,“和”則是儒學的終極目的。可以用“仁義中和”四個字來概括儒學思想精華。在儒學文化精神的指導下,構建和諧家庭主要要從這幾方面做起,樹立和諧包容的家庭觀念;愛崗敬業(yè),勤儉持家;養(yǎng)成良好家風;倡導文明健康的科學的生活方式。
關鍵詞:儒學文化精神;和諧家庭;指導意義
Of Confucianism on guidance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family
(Zhang Sheng, Graduates of Philosophy,2010)
Abstract:Confucian cul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wisdom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so the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combined with building a harmonioussociety w
……(新文秘網http://m.jey722.cn省略1009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利和義務的不平等直接導致家庭矛盾和夫妻的不和,和諧家庭必然要求和諧的夫妻關系,也就要求夫妻之間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家庭的和睦除了夫妻的和睦,更要求與老人的和睦,與孩子的和睦。官旭明、 何紅共同寫的《獨生子女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策略》與劉復興、劉長城的《傳統(tǒng)教育哲學問題新釋》分別寫到這兩個問題,主張對老人要孝順,對子女要合理的教育,不然就不可能形成和睦的家庭,曾春!度鍖W現代性探索》種講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的講到了孝,并且用非常精練的筆墨,將孝提到了與國家,與民族一樣高的位置,賦予了孝積極深遠的含義。刑曉明《城鎮(zhèn)社區(qū)和諧鄰里關系的社會學分析》認為現代社會鄰里關系弱化,積極呼吁建立現代新的和諧的鄰里關系,從而實現和諧家庭的外部和諧,作為
總結,張桂珍在《儒家家庭倫理思想簡論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提到儒學家庭倫理在現代社會起到的維護家庭團結、維持社會秩序的良好作用,并說這一點不容置疑。筆者特別同意這一點,認為儒學文化精神是現在構建和諧家庭不可缺少的,同時儒學文化精神對和諧家庭的建立,甚至對和諧社會理想的實現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儒學文化在中國存在和發(fā)展了上千年,作為一種思想文化,儒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象、博采眾長。在漫長的發(fā)展的過程中,儒學以其獨特的魅力浸潤著中國的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對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形成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儒學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中國古老文明智慧的所在,所以將中國古老文明同當代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相結合就有了非常積極特殊的意義,這樣不但有利于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明,更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所以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家庭成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儒學文化精神為基石而形成的儒學家庭倫理,極其成熟和完備,雖然其中有的要求過于封建,僵硬,不合時宜,但在社會家庭問題矛盾叢生的今天,重新審視和學習儒學文化精神,以指導和幫助構建和諧家庭,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儒學文化精神的內容
我們要將中國的古老智慧應用于當代構建和諧家庭之中,就必須對儒學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把握,,儒學其基本精神是仁和義,對于儒學精神來講,仁義是其根本,那么何為仁,孔子對于仁這樣的說到,“先難而后或”,“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保ā墩撜Z·雍也》)“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慧)與天下,愛人者,為仁矣”(《論語·陽貨》)總結起來仁有兩條原則:一是,已欲立而人,己欲達而達人。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是儒學精神的踐行辦法和處世之道,儒者都以行“中庸”為美,孔子的“中庸”思想,包括四層內涵:“尚中”的基本內涵是“無過無不及”,“時中”的基本內涵是“無可無不可”,“中正”的基本內涵是“禮義”,“中和”的基本內涵是天人和諧之美。其中,“時中”、“中正”及“中和”的觀念是孔子對傳統(tǒng)“尚中”觀念的豐富和發(fā)展,也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和”是儒學的最終歸宿和目的,“和而不同”體現了儒學精神的包容性,和諧性,團結性,最終實現人與其他萬物和諧相處和協調的發(fā)展?傊,儒學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仁義是根本,中庸是其方法,和是目的?梢杂谩叭柿x中和”四個字來概括儒學思想精華!薄1】
那么以儒學文化精神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儒學家庭倫理有什么樣的特征呢,今天我們如何理解它,如何讓其指導現代和諧家庭建設,對于這些問題的討論在社會家庭問題比較突出的今天,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二、儒學家庭倫理的基本特征
(一)仁義為本
作為儒學的倫理范疇,仁義不僅僅是儒學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整個儒學家庭倫理的基石,《禮記·中庸》有言:“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泵献釉唬骸叭收邜廴!睂τ谌剩膬群S富,包括:“恭,寬,信,惠,智,勇,忠,孝,惕”等,義則指人的行為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要求,如“義著宜也”舍身而取義”儒學是一種入世之學,家業(yè)兩全對于一個人來說才算是圓滿,“天之本在固,固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要想家旺業(yè)興,工作和家庭兩個兼顧,就要修身,注重個人品德的修養(yǎng)。家庭是人的出生之地,所以修身從此開始,修身的關鍵是在于個人心中確定的能反映仁義之本的真精神,即:孝,悌,忠,信的家庭信念,去踐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家庭道德行為準則,“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禮記·中庸》)儒學倫理將兩性關系,從以方便和需要為基礎的自然關系,提升為以血緣和姻緣有機融合為紐帶的社會關系,其實質是對“仁義“的精神價值的不斷探索,從親情出發(fā)去推廣恩德及至友情愛情。
。ǘ┬€橹
孝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儒學以仁義為本的倫理核心,《論語·學而》曰:“孝悌也者,其為仁義之本與。”《孝經》又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這里孔子將孝作為所有道德的基礎和根本,“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其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jié)文斯二者是也!(《孟子·離婁上》)在這里面,孟子講了仁義和孝悌的關系,指出仁義就是善事父母和兄長。孝悌不僅是儒學倫理學基礎,也是整個傳統(tǒng)社會體系邏輯的起點,在家庭這一父母,子女親情與夫婦之愛得以實現的微觀社會中,仁義具體成孝悌這一融生命倫理和生存道德為 ……(未完,全文共15751字,當前僅顯示283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論儒學文化精神對構建和諧家庭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