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教育/>>正文

試論自主探究式教學的誤區(qū)

發(fā)表時間:2014/12/10 20:05:30

試論自主探究式教學的誤區(qū)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自然》改成《科學》,并在《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許多奮戰(zhàn)在一線的教師也為這一新的理念,身體力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實踐中,有些教師卻走入了誤區(qū),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學生也就探究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
……(新文秘網http://m.jey722.cn省略32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匯報交流中,得出的結論膚淺,沒有新發(fā)現(xiàn),甚至有些小組匯報不出結果而覺得無地自容。因此,我們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還應該提練一兩個有趣的、有探究意義的專題進行合作探究,共同學習。
二、探究模式單一,不能創(chuàng)新
“自主發(fā)問,自行探究”作為小學科學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許多老師都努力實現(xiàn)了由“教”為主到以“學”為主的重心轉移。但學生的“學”是在老師的提示下、引導下完成。學生的自主發(fā)問超不出老師意料的范圍,老師總是讓學生在固定的問題模式中進行探究。探究的結果要盡量是老師的完美答案。略有不同,老師也總是很巧妙地往自己的答案上去生搬硬套,生怕傳授知識有誤。因此,這種教學模式雖以“學生為主”,但老師起了決定性作用,學生的思維被老師固定的模式束縛了,有了新發(fā)現(xiàn)也不敢亂說,這哪里有創(chuàng)新可言呢?“自主發(fā)問,自行探究”只不過是一個空模式罷了。
三、探究時間倉促,搞形式主義
許多老師在課前精心設計了實驗方案,可在實施起來,往往時間不夠,正在同學們探究得興趣盎然時,下課鈴一響,就中斷他們的實驗,草草收場,倉促下結論。這完全是一種“走過場”的形式,雖節(jié)省了時間,但探究的效果不得而知。探究的目標由于時間不充分而難以落實,倉促的結論又有何意義呢?探究的能力又如何培養(yǎng)呢?
四、探究評價不夠民主,挫傷學生自尊心
許多老師只重視了成績好的同學的探究成果,忽視了中下等學生的探究體驗,對他們的評價不高。如有位學生在探究蝸牛怎樣出殼時,想了這一招就提出來:如果撒一泡尿在蝸牛身上,它受不住這種氣味,肯定會出來透透氣。結果引得其他學生哄堂大笑,老師也瞪了他一眼,意思是:凈想些餿主意,一點也不文明,而后,不了了 ……(未完,全文共1418字,當前僅顯示90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試論自主探究式教學的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