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杜甫后期詩作的情思律動
二、杜甫后期詩作與中國文化精神
1、“一生二安得”唐代的儒風,就是復古追遠
1、楊義《李杜詩學》,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2、錢謙益《錢注杜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
4、周汝昌等注《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版
……
悵望千秋一灑淚
——論杜甫后期詩學的情思和精神
摘要
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高潮迭起,誕生了數(shù)以百計的優(yōu)秀詩人和難以計數(shù)的膾炙人口的詩作。其中,杜甫作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作品以其健筆凌云的詞句、沉郁頓挫的風格、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被后世傳誦。在安史之亂之后,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流落夔府期間的詩作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杜甫后期的詩作,由于動蕩的時代背景的影響,更多地反映了直面人生的憂患和感傷,折射著苦澀而沉重的心情,并體現(xiàn)出對生命和現(xiàn)實的終極關(guān)懷。
關(guān)鍵詞:杜甫 后期 詩學 情感 精神內(nèi)涵
安史之亂后,杜甫攜妻挈子,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在乾元二年(759)底越過劍門,來到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營草堂而居,度過了人生中較為平靜的時期,到永泰元年(765)六月離蜀東下,寓居夔州,大歷三年(768)正月,又自夔州出峽,流寓湖北江陵(今湖北荊州)、公安等地,后轉(zhuǎn)徙湖南,大歷四年(769)正月由岳州(今湖南岳陽)到潭州(今湖南長沙),大歷五年(770)因貧病去世。此時
……(新文秘網(wǎng)http://m.jey722.cn省略70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是他整個生命的藝術(shù)概括。
2、撫今追昔、傷時憂國的憂患之感
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杜甫正生活在這個由盛轉(zhuǎn)衰的時代,dong luan前后的兩個時期實在太不同了。昔日的開元盛世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憶昔》),安史之亂之后,“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可嘆》)。盛世金龜換酒、旗亭畫壁的美好光景由于李林甫、楊國忠的先后專權(quán)和鉆營,轉(zhuǎn)變?yōu)橐黄嗪秃诎,終于導致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大河南北,頓時成了蠻騎馳逐之場,洛陽長安,先后淪陷,曾經(jīng)“苑中萬物生顏色” (《曲江》)的曲江也成了“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曲江》)的蕭索景象。流離失所的人民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中東奔西逃,手無寸鐵、既窮且困的詩人也在其中。從此開始了他漂泊、動蕩的一生!疤煜驴蛉f城,無有一城無甲兵!(《蠶谷行》)
《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杜甫五十五歲旅居夔州時的作品,它是八首蟬聯(lián)、結(jié)構(gòu)嚴密、抒情深摯的一組七言律詩,體現(xiàn)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成就,是杜甫后期詩作的極高代表。這組詩,熔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清凄的秋聲、詩人暮年多病的苦況、關(guān)心國家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該組詩在極其工整華美的形式下,運之以騰挪跳躍、變幻莫測之章法,詩人之思緒亦于上下千年、南北萬里之間飛動跳躍。其形式之嚴整,章法之多變,境界之闊大,氣勢之雄渾,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這首組詩由秋色秋氣觸動感興。詩人面對的是“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的生命悲劇,漂泊孤獨的詩句內(nèi)核發(fā)出了“孤舟一系故園心”的感傷。悲秋情結(jié)由暮及夜,“每依北斗望京華”的敘寫娓娓而出。清初錢謙益說“每依北斗望京華”一句“為八首之綱目” 。位卑未敢忘憂國,第四首的開端就以“聞道”二字拉開足夠的時空距離,以唐朝開國以來的“百年世事”為參照,無限悲憤地審視“長安似弈棋”的王朝根基動搖的歷史變局。對長安命運的思考,牽涉著一個失落了的盛唐繁華夢。“以長安為中心的雙焦點的時空結(jié)構(gòu),化作情調(diào)一冷一熱、色澤一明一暗的復調(diào)型機理。” 到了第五首,詩人先是極盡豪華的筆墨,濃墨重彩地描寫昔日的長安宮殿,“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絢爛的色彩蘊含著一個遙遠的繁華夢,然而夢幻終究破滅,詩人如今面對的只是“一臥滄江驚歲晚,幾日青瑣點朝班”的凄涼現(xiàn)實。應該說,詩人回首長安的時候,充滿著盛世如夢的凄涼之感。這八首的末篇依然采取以長安雙焦點之重心的詩學結(jié)構(gòu)方式。前六句倒敘長安盛景,頷聯(lián)顛倒錯綜的互文句式又使秀色增添幾分奇幻迷離之美:“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回首當年,山川觸發(fā)著自己的靈感,自己也用生花妙筆干預著山川氣象;誰想到如今漂泊夔門,在“每依北斗望京華”之余,只能“白頭吟望苦低垂”了。這里由昔而今,反映了巨大的心理和環(huán)境的落差,“問春”變作“味秋”,精神綠洲的刻骨銘心的魅力已經(jīng)淡出,整個《秋興八首》最后留下的是有如羅丹雕塑“思想者”的低垂苦思,只不過多了一頭蒼蒼白發(fā)而已。
二、杜甫后期詩作與中國文化精神
1.“一生二安得”
唐代的儒風,就是復古追遠。所以,宋人說老杜似孟子,實際上正是這樣一股時代風氣的折射。
杜詩作為中國文化情神的第一個要義,即孟子所說的可以無限擴充的心。他的情感流注不止于親情,不止于友情,而是無限的推廣的。他是時時將他的真我涵溶于你與他,人與我,物與人之中的;詩人的存在與他人的存在交光互攝,通透不隔。
在杜甫的詩中,即使是他最閑適的詩歌,也常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憂歡愉悲,有時是“可惜歡娛地,都非少壯時”(《可惜》),在其他很多地方則表現(xiàn)為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鄉(xiāng)愁,以及不可名狀的憂國憂民的心態(tài)。他 ……(未完,全文共3895字,當前僅顯示196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畢業(yè)論文:論杜甫后期詩學的情思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