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覺悟就是見我心
二、君子不憂不懼
三、吾日三省吾身
四、孔子人格理想
(一)如何做到不憂不懼
(二)仁者不憂
(三)何為圣賢
(四)如何達仁
五、智者不惑
六、勇者不懼
七、搬磚寓言的啟示
……
閱讀經(jīng)典 感悟成長
于丹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shù)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前言
為什么要在今天聊關(guān)于“經(jīng)典”的話題,今天大家時間、工作、學習節(jié)奏非常緊張,而且是在這個時機,紛紜復雜,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我們還有那么多的時間去讀幾千年前的典籍嗎?我想任何閱讀和需要都只有在當前有用的前提下才是被接受的,今天是什么時代,成長的話題是每個人都不能回避的,我們所面對的時代比任何一個時候都復雜,這個時代的標準都在變化著,每個人面臨的抉擇比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加迷盲和困惑。
一、覺悟就是見我心
我們想一想21世紀是什么意味,意味著文明極大的發(fā)達了,科技極大的拓展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這種多元的選擇,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一種迷失。今天你到任何一個人的生活中,大至選擇工作、買房買車,小到去超市隨便買一包方便面、一管牙膏,都面臨不一而足的選擇,腦袋里很多廣告在打架,不知道何去何從。其實所有這一切多元選擇,這種迷惑在眼前,就讓我們每個人都在想,有什么才是自己幸福的標準?一個繁盛的文明一定意味著幸福指數(shù)的提升嗎?一定意味著每一個人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標嗎?
其實我們小時候都經(jīng)常聽到一個詞,做一個有覺悟的人,何謂有“覺悟”呢?其實我們回到中國字的本初,“覺”字頭下面是看見的“見”,“悟”是豎心旁一個“吾”,覺悟這兩個字我們靜靜的看一看就明白一個道理,所謂覺悟就是見我心,也就是你有沒有這種能力,真正看見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今天這個時代我們要想了解外界的大千世界是很容易的,上網(wǎng)搜一下,用GOOGLE、用百度,打一個關(guān)鍵詞,可能就會有幾百萬個詞條出來,但是人能看見自己的心嗎?我們永遠沒有一個心靈搜索引擎,能夠在一片喧囂浮躁之中,讓我們靜靜的聽見心靈的愿望,而每一個人的生命之所以是自己,不是他人,也就正好在于你自己心靈的愿望永遠是不可復制的,永遠是與眾不同的。
所謂經(jīng)典,其實是在我們找自己心靈坐標的時候,多那么一點點依據(jù),在我看來這些幾千年前的諸子典籍,他不是一個外在灌輸給我們的知識,而是內(nèi)在與我們心理的一種文化基因,我們今天只不過是用一種方式把他完全喚醒而已。
二、君子不憂不懼
我們內(nèi)心到底有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論語》里面經(jīng)常用到一個詞就是“君子”,誰是君子,學生請教老師,你給我說說什么是君子,孔子說簡簡單單的4個字:“不憂不懼”,一個人沒有那么多的憂思憂傷,也沒有那么多的恐懼畏懼,那這個人就是君子了。學生覺得老師說得太簡單,難道君子不用做更
……(新文秘網(wǎng)http://m.jey722.cn省略1630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看來,我們到今天還是心潮激蕩的,你覺得很遠大。
比如說,孔子說“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人的志向是永遠不可丟失的,人樹立了遠大志向,同時要看到從腳下到達那個志向和理想有哪幾步路是可行的。今天我們往往不缺乏遠大理想,但是缺少可操作性的方案。就像法國曾經(jīng)給大家出過一個智力題,在報紙上他們征集答案,如果現(xiàn)在不幸盧浮宮失火了,你只能搶救出一幅畫,你搶救那幅畫,大家的答案無非都集中在像《蒙娜麗莎》、《_引導人民》這樣少數(shù)的幾幅畫上,這都是價值連城的,大家公認的世界美術(shù)上成就最高的作品。沒錯,但是這些答案都沒有獲獎,最后獲獎的是當時的畫家凡爾納的答案,凡爾納說,我搶離安全出口最近的一幅畫。其實給我們另外一個出路,一旦出現(xiàn)意外風險,我們還有心情到二樓中間拐彎大廳里去找到《蒙娜麗莎》嗎?你找到之前就被燒死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理想往往被描述得美奐美倫,但是往往在實施過程中,艱難險阻,重重疊疊,我們怎么找到最可行的路,這是當下要問我們自己的問題,經(jīng)典告訴你什么了?告訴你做人做事從哪里開始。
孔子帶著他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子路在一起談人生,都各自說人生理想,子路說我的理想是有好東西,車馬輕裘,與朋友共蔽之,穿的用的東西都跟朋友共享,用壞了我自己也沒有什么遺憾,這就是我的人格理想。然后,另外一個同學顏回說,我的人格理想就是做很謙虛的人,輕易不夸大自己的功勞,這就可以了。大家都在這里說,發(fā)現(xiàn)老師沒有說話,他們就問孔子,說你的理想是什么?我們想一想孔子,就是我們公認的至圣先師,他的理想是什么?孔子淡淡的說了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什么意思呢?“老者安之”,讓自己的老人都能安頓好,“朋友信之”,讓所有的朋友都對我有一份托福信任,“少者懷之”,年輕的孩子們覺得有這么一個人格榜樣,可以經(jīng)常緬懷,做到這三點我就夠了。
這三句話,對于我們今天的每一個普通人來講,仍然是一個命題,因為我們可以沒有一個社會職業(yè)的地位,在名片上有重重疊疊頭銜之前,每個人不能擺脫的就是跟這三種人的關(guān)系,人人都有生我養(yǎng)我的長輩,人人都有一生相隨相伴的朋友,人人都有自己的兒女晚輩,你身邊的人真的因為你的存在而多感到一點幸福嗎?
這是我們永遠要問自己的一個命題,“老者安之”,做兒女的都有孝敬之心,但是我們真正就能孝敬到地方嗎?我們的孝敬就真的能夠讓老人覺得安頓了嗎?這一個“安”字,外在是讓老人安其身,內(nèi)在是讓老人安其心。安身或許容易,有住的地方,有吃的喝的,就真的安了嗎?安心很難,兒女真的出息嗎?做的事情真的是對社會特別有價值嗎?他父母真的覺得臉上有光彩嗎?
學生曾經(jīng)問孔子什么叫孝,老師你給我講講什么叫孝,老師說:“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就做到有什么勞苦的事,孩子們搶著做了,有什么好吃好喝的,端上來父母先用了,這就是孝嗎?我們很多人認為這還不孝嗎?孔子說,比起這些事,真正難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色難”,最難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也就是說孝順的事情。按中國老百姓的說法,論心不論績,他要的你是的一份心意。
還有學生問什么是孝,孔子說有人說是“謂能養(yǎng)”,養(yǎng)活父母叫孝,孔子接著說,“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能為孝乎?”牛馬都知道養(yǎng)自己的長輩,如果沒有敬意真能叫孝嗎?所以孝敬孝敬,是你心中懷著那樣一份真正的敬重,好臉色也是外在的,心中沒有敬重怎么會有好臉色。而且你每天覺得多緊張,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有那么多壓力,也許你上班前老太太跟你絮絮叨叨,聊幾十年前的舊事,這時候你還能很耐心地聽下去嗎?你一下班回家,剛要打開電腦處理文件,老爺子過來,說今天下棋碰上一老頭,跟他講什么事,特有興致地跟你說,你這時候還有好臉色聽完嗎?所以為什么說好臉色是無價的東西,孔子說安、孝,里面是帶著深深的敬意,所以《論語》里面關(guān)于什么是孝,其實講了很多很多,有時候經(jīng)典就是這樣,所謂微言大義,言辭講得很少,意義非常深遠。
你慢慢想,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想,覺得很難,怎么樣跟父母有好臉色,不沖突,兒女有時候也覺得委屈,說跟老人沖突完全是為他好,比如老人過日子摳摳嗦嗦,趲舊東西,舍不得扔,經(jīng)常買處理的菜,處理的東西,這都是經(jīng)常遭兒女嘮叨的事,兒女老說你看看你這習慣就是原來在
農(nóng)村生活時的習慣,就是原來過苦日子時候的習慣,現(xiàn)在為什么不想開點,這些沖突怎么來看?如果按照孔子這樣的想法,你在對父母的孝敬上,要有深深的懂得,每一個人都是他歷史的總和,每個人的此刻都有他所有歷史的烙印。如果那沒有農(nóng)村生活的痕跡,沒有他貧困生活的價值觀,那就不是他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你能尊重和包容那所有的歷史嗎?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一定要以一種外在的方式去違背他嗎?你還有什么第三種糅合的方式嗎?所有這些都做到,可能才做到“老者安之”,聽起來“老者安之”好像挺簡單,其實挺難!墩撜Z》里面的每句話、每個字,如果你聯(lián)系整個里面講的東西,再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就都會有學生司馬牛那樣的感覺,聽到老師一說,有那種不屑一顧的感覺,說得太簡單了,君子就那么簡單嗎?再往下聽越聽越難,所以對老人要讓他“安”。
對朋友一個字,“信”。我們大家可能都會說,今天就是一個信譽社會,誰不守信譽呀,在一個信譽社會,人人都是用信譽說話的,這有什么難啊?我們真正想一想,人真能做到篤誠守信,終其一生不容易,我們每一個人的信譽于心,為什么叫做中心為忠,所謂的信譽,所謂的忠誠,他都是有一個內(nèi)在的深刻的標準。你一生下來,會想到多少不同的朋友呢?我們可能會想到,那些能力超群的人,聲名顯赫的人,財富非常眾多的人,所有這些人,是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朋友?人可能終其一生,最后留在生命中,讓你能想象到的,真正的會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我們可能會想到這樣一些人,他從來不喧囂在你眼前,但是他一直在篤誠的站在你身后;他可能從來不給你的生命錦上添花,但是只要你需要,他就會給你雪中送炭;這個人可能從來不會對你滾燙火熱,但是他溫暖恒久,能跟你終生相伴。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你會怎么評價他?你的概念里你只有一種價值,就是信任托付。所以孔子說,我就希望因為我的存在,讓朋友們都有一份信任和托福。
至于孩子們,他希望“懷”之,能夠經(jīng)常想起長輩。孩子們提起長輩,有些人格會覺得非常高大,覺得那個長輩很完美,讓人高山仰止,那是最好的長輩嗎?最完美的,在孩子們心中的長者,可以是莊嚴的、成功的、卓著的,高山仰止的那些人,未必是讓他們經(jīng)常想起來的,他們經(jīng)常想起來的是特別樸素、特別溫暖,一想那個人真好,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這樣的人就是經(jīng)常想的,不一定要多么完美,但是一定要非常親和,給孩子們希望。所以孔子說我要做的就是這樣的長者,讓孩子們經(jīng)常有所懷念。所以孔子說,說起人格,人終其一生,有過多少對于自己人格的描述,有過多少遠大理想,但是真正從腳下去衡量的話,做到這三點就夠了。這就是經(jīng)典的價值,經(jīng)典就是不管走到哪個時代,剝?nèi)ミ@個時代所有的喧囂,這個時代很多外在的標準,你去叩問內(nèi)心,覺得還有一些價值永存。
(一)如何做到不憂不懼
我們剛才說做到不憂不懼,怎么才能不憂不懼,像今天這個時代,憂思迷惑,恐懼畏懼,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多,所以學生問老師,你給我講講什么是真君子。孔子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言!笨鬃邮翘貏e謙和的人,他說做君子道德大概有三點,但我先說明我自己做不到,哪三點?“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叭收卟粦n”,一個心胸真正仁愛寬廣的人,他的憂思憂傷可能少一點;“智者不惑”,一個有大智慧能夠理性清明判斷事物的人他的迷惑會少一點;“勇者不懼”,一個內(nèi)心真正勇敢的人,他遇到恐懼畏懼來臨的時候,他恐怕不那么容易畏縮。
你想想這三點,為什么要這么說?其實像憂、惑、懼,都是生活中你的負面情緒,無非是我們覺得外在的世界給我們造成紛擾,在我們內(nèi)心引起的波動,那么,怎么樣做,你就這些東西少一點呢?看看主觀上你能給自己再加強點什么?怎么加強?其實,仁智勇這三點講的都是人主觀的心智的能力,都是我們自己怎么在生命里多點依據(jù),人的一生其實都是主觀世界跟外在世界一個抗衡的過程。假如我要說一個人一輩子經(jīng)?目呐雠,劃了一寸兩寸的口子,這在你生命里是大傷還是小傷,不同的人答案是不一樣的,如果改成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劃一個口子,得疼、得流血、要上藥,得一個星期,是一個大傷,如果是一個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可能會覺得今天踢球、明天爬樹,劃一個口子,從傷到好,從來都不知道,這個傷痛對他來講就沒有留下什么痕跡,人一生的流光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很多,工作中有壓力競爭,情感上可能會遭遇顛覆或背叛,親人可能有傷病、死亡,金錢有時候可能有流失,有時候可能會千金散盡,所 ……(未完,全文共25454字,當前僅顯示457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學習講座:閱讀經(jīng)典 感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