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學和科學
“文化”是指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但從狹義上理解,我們可以把“文化”看作是“代表一定民族特點的,反映其理論思維水平的精神風貌、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總和。”[1]由此看來,我們把哲學看作是文化的核心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2]哲學作為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無疑會決定性地影響著人們對其周圍各種具體事物、現(xiàn)象及其關系的理解或解釋,潛意識地影響著人們的風俗習慣、情感情趣、價值取向、動機欲望、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
從文化概念的內涵來看,其核心是哲學。有人把對文化的不同理解歸為四種類型:“文化—成果論”認為文化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成果,這些
……(新文秘網(wǎng)http://m.jey722.cn省略51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和發(fā)展過程看,其核心仍是哲學。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提出一個著名命題:“文化是人格在典章上的擴大”,[5]這就是說,“文化是一組人格心理特征的規(guī)范化、合法化和制度化”,[5]或者說,文化是個人心理特征在_中的放大和映射。很顯然,個人的心理特征是取決于其世界觀(哲學)的。從文化的發(fā)展歷程看,哲學不僅貫穿于文化發(fā)展的全過程,而且還決定著文化的走向和特點。事實上,世界上之所以存在著不同的文化模式,如中國文化,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其實質就在于它們是在不同的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換句話說,它們之間的不同主要就在于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所以無論是從文化的形成還是從其發(fā)展的過程來看,文化的核心都應當是哲學。
,哲學為科學提供認知圖式。眾所周知,科學研究是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活動,這種認識活動當然不是靠單純的S→R(刺激→反應)過程進行的,而是按皮亞杰所說的S→AT→R(刺激→認知圖式→反應)過程進行的。即外界刺激只有經過認知圖式的整合才能成為主體大腦的反應,形成認識。那么這種認知圖式是什么呢?皮亞杰認為它是主體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認知框架,認知模式,康德認為它是一種“先驗范疇”,而實際上,對作為人的高級認識活動(理性認識活動)科學認識而言,這種認知圖式就是一種哲學思想。因此,這就決定了具有不同哲學思想的人和民族會把相同的科學事實整理加工成不同的科學理論。也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康德說:“按其本義來稱謂的自然科學首先是以自然的形而上學為前提的”,[6]恩格斯說得更清楚,“不管自然科學家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盵7]正因為如此,從“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這種現(xiàn)象出發(fā),托勒密建立了“地心說”,而哥白尼卻提出了“日心說”;從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所得到的“以太漂移零結果”這一事實出發(fā),洛倫茲和斐茲杰拉德提出了所謂的“收縮假說”,而愛因斯坦卻由此建立了“相對論”。這樣的例子在科學史上可以說是舉不勝舉的。
從實際情況看,科學對哲學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科學對哲學提供新的研究課題,新的概念和新的證據(jù),使哲學研究的層次不斷深化,使哲學研究的問題更加多樣化,從而豐富哲學研究的內容。
第二,科學的發(fā)展促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反思科學本身,從而導致新的哲學分支的誕生
第三,科學的發(fā)展促進哲學形態(tài)的變革。每個時代的哲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當時的自然科學發(fā)展水平決定的,而科學的進步就意味著人們對自然界諸方面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越來越精確,越來越全面,因此這就必然會導致人們對世界看法的根本改變,即導致哲學形態(tài)的根本變革。事實上,古 ……(未完,全文共2275字,當前僅顯示144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文化,哲學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