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路在何方
——尋路“圍城”
【摘要】《圍城》是錢鐘書先生的感時傷身之作,表面上它是將人生置于了一種“一無可進(jìn)的進(jìn)口,一無可出的去處”的絕境,讓人感覺整個人的一生是多么的荒誕離奇沒有意義,實則不然,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被圍之城絕非死城一座,仍有開解的可能,是的只要我們?nèi)祟惞钠鹱杂X自為的勇氣奮力抗掙終有突圍的一天。
【關(guān)鍵字】虛無 荒誕 自決自為
讀《圍城》數(shù)次都禁不住在心里暗暗稱好,其好在何處,不言而喻,好就好在這“圍城”二字,寓意深遠(yuǎn),發(fā)人深省。被圍之城“一無可進(jìn)的進(jìn)口,一無可出的去處!背抢锍峭庠S多事并不見得有多纏綿悱惻,驚天動地。城里城外許多人也并非懷揣絕技,心存大志。然而,它卻有讓讀者一讀完最后一頁就想立即回到第一頁重新品讀的不可抗拒的魅力,究其原因,想必便是作者寄深刻意蘊于文中的一切言語,一切啼笑。
《圍城》是對一種人生情景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一種心理意態(tài)的巧妙把捉,其命意錢鐘書先生曾借書中人物之口點明:
[褚]慎明道
……(新文秘網(wǎng)http://m.jey722.cn省略69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事物發(fā)展的了局。所謂憧憬常常不過是單相思,白日夢。因此,浪漫的情感在峻刻的事實面前往往碰壁。最終生命消失待盡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方鴻漸從海外漂回家鄉(xiāng)來到上海,跋涉到內(nèi)地,再輾轉(zhuǎn)逃回上海,經(jīng)歷了生命的輪回,結(jié)果是職業(yè)無著落,愛情一場空,婚姻遭破裂,最后只剩下孤零零活死人一個,淹沒在黑漆漆、冷颼颼的寒夜。哪里是他的家?何處是他的歸宿?奔波一生意義何在?回顧渺茫無一物,只有那“當(dāng)當(dāng)”的鐘擺在痛苦與悲哀中晃動著,可憐的方鴻漸只是一個沒有著落沒有歸宿的痛苦的“精神盲流”。他成了社會的棄兒,更可悲的是他失掉了自我,失掉了精神,成了荒原的孤魂野鬼,沒有支撐,飄忽游蕩,這不得不讓我們哀嘆人生的虛無、荒誕,讓人從心底里感到絕望和孤獨。
當(dāng)然,《圍城》將人生的虛無與存在的荒誕剖析的如此深刻,把現(xiàn)代人的一種生活境地諷刺得入木三分,目的并不在于向人們散布悲觀厭世的思想。錢鐘書先生對方鴻漸的態(tài)度可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全文透出的悲觀主義色彩,其實是對時代的感傷,對人類境地的感傷。著此文是希望人們能打破這一困境。錢鐘書先生表白:“人生雖然痛苦,但并不悲觀”。或許人生有其悲劇性所在,但絕非死路一條,像加繆把荒誕視為起點而走向?qū)恼Q的反抗,在《圍城》中也啟示我們:面對從根本上的虛無、荒誕的人生,沒有逃避的余地,唯有鼓起自為的勇氣,挺身反抗這種虛無、荒誕,才能確證自己存在的意義。這樣的一生即便是悲也是“悲壯”之悲,可歌可泣之悲!
方鴻漸的失誤不在于他認(rèn)人生為虛無,存在為荒誕。對他的這些體驗,錢鐘書先生是同情的,而在于他體驗到這些虛無與荒誕之后缺乏自為的勇氣去反抗,而安于此種處境,聽天由命,甘為懦夫。他放棄了自我存在的責(zé)任,放棄了自我,對此錢鐘書先生是作了深入的揭發(fā)與嚴(yán)厲批判的。當(dāng)然,方鴻漸也想有所作為,然而他的追求欲或上進(jìn)心卻無力與他對整個人生的懷疑相抗衡。他越想要行動起來,就越覺找不到行動的依據(jù),越覺無力行動,越覺“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喧囂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從而徘徊在進(jìn)與退,行動與不行動的兩難抉擇中。
事實上,存在的荒誕或人生的虛無對人來講既是一種致命的威脅。又是一種_與解放。就如人生落到一最底點。他的任何活動都是向上的或不會再是倒退的效果。既然整個人生從根本上說是虛無的,就意味著人沒有什么先定的本質(zhì),固定的模式,人是_的,他成為什么,他的存在有無意義完全靠他自己,靠他自己的打拼。因此,他只要能夠勇敢地?fù)?dān)起存在的全部責(zé)任,依靠自我,就能跳出虛無的圈圍,賦予自身存在的意義。當(dāng)然這種_也是一種壓力,需要絕然和勇氣才能擔(dān)負(fù)——一種不畏虛無不屈服于絕望,從而肯定自我追求真實存在的勇氣。
人生就像“開無線電,你把針在面上轉(zhuǎn)一圈,東一個電臺半句京戲,西一個電臺半句報告,忽然又是半句外國歌曲啦,半句昆腔啦,雞零狗碎,莫名其妙”。但“一個破碎的片段,在它本電臺廣播的節(jié)目里,有上下文,并非胡鬧,你只要認(rèn)定一個電臺聽下去,就了解它的意義”。
所以即使整個存在,整個人生從根本上是虛無、荒誕、非理性和無意義的,但個體仍然可望依靠自身來創(chuàng)造意義,塑造一個有統(tǒng)一性的自我。這只是方鴻漸偶有的閃念,卻是錢鐘書先生所倡導(dǎo)的。方鴻漸的一生永遠(yuǎn)只能如他所說的困境中憑本能來盲目地“碰碰運氣”而已。他本能地去尋找可靠的社會依附。精神依托,“總希望人家愿意自己活下去”。他坦承自己為“道義”上的懦夫,又說自己對一切都缺乏“信念”這決非自謙,更可悲的是他認(rèn)了這懦夫的命,以“信念的失落為由為不做任何努力抗?fàn)幾鲛q護(hù),如此這般破罐子破摔讓人幾盡于無言。同時也應(yīng)證了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精神的可貴。更進(jìn) ……(未完,全文共3848字,當(dāng)前僅顯示194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圍城》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