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調研報告/>>正文

農作物愛災情況調查報告

發(fā)表時間:2010/1/18 21:48:58

  
  自去年12月入冬以來,**市降水異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繼出現(xiàn)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災影響嚴重。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農業(yè)科研單位和每一個農業(yè)科學工作者積極尋求補救措施,幫助農民抗災自救。經過深入調查和研究論證,我們認為,發(fā)揮我市種子資源和技術優(yōu)勢,搶雨補種秋大豆不失為一項上好的抗災增收補救措施。
  一、當前旱情及作物受災情況
  持續(xù)嚴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嚴重不足、農田蓄水減少,農業(yè)生產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現(xiàn)人畜飲水困難。農戶雖有心抗旱,但水源卻匱乏。特別是進入5月后,降水量持續(xù)嚴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達到了40天的嚴重夏旱標準。而此時氣溫升高,蒸發(fā)量加劇,土壤墑情持續(xù)下降。6月3—7日,據我所在全市多點調查,坡臺土整個耕層基本上是干土;二臺土10cm土層也基本上是干土,10
……(新文秘網http://m.jey722.cn省略586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資源較為豐富,可種植多種作物。常年種植的有:紅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經濟效益較高,但市場容量有限,蔬菜儲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積種植。紅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種植的秋糧作物。面對今年的旱災情況,我們召集本所相關栽培專家認真分析研究后認為,在搶種以上秋糧作物的同時,應更加突出大豆。種植文秘雜燴網大豆投入少、產出較高、種源充足、管理簡捷,農民易于接受,推廣容易,能有效地彌補大春損失。
  補種紅苕隨著時間的推移,產量將逐漸降低,品質也相應下降(薯塊變小、淀粉含量降低)。若6月移栽紅苕,平均畝產可達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則畝產500—750公斤,8月移栽畝產只有250—400公斤。紅苕藤蔓移栽的特點決定了其必須在雨后土壤墑情極為充足的情況下進行,而在持續(xù)的干旱條件下,農民的紅苕種地苕藤生長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紅苕基本不可能。預計今年紅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且紅苕必須起壟手工移栽,需要較多勞動力,經濟效益將進一步降低。其苕藤準備,栽插難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遲為7月下旬。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量逐漸降低,品質下降。畝產一般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蟲害較多,對栽培管理要求高。相應的農藥、化肥投入較多,經濟效益低于大豆。
  冬大豆已在我市推廣多年,農民對種植套作冬大豆早已完全接受并熟練掌握相關技術。我市也有穩(wěn)定種源基礎,在每年為全省提供種子的情況下,尚有相當剩余用做商品大豆。因此,播種冬大豆,種源有保證。品種一般選用“貢選一號”及其系列品種!柏曔x一號”是我所選育的特色冬大豆品種。具有適宜播期范圍廣、耐蔭蔽、耐干旱、需肥量少、病蟲害少、適應性強、適粗放管理、高產穩(wěn)產等顯著優(yōu)點,為目前全省冬大豆主推品種,在全省推廣面積穩(wěn)居第一位,被省農業(yè)廳列為科技“三大行動”大豆類主導品種。旱地新三熟麥/玉/豆套作種植模式也被列為四川主推技術,“5.12”地震災害發(fā)生后,農業(yè)部和省農業(yè)廳就將麥/玉/豆種植模式列為重大減災技術在全省推廣,起到了很好的減災增收作用。常年來我市調種“貢選一號”的兄弟市、縣都在10個以上。
  據測算,在我市推廣的“麥/玉/豆”模式中套作的大豆,一般畝產干豆150公斤左右,畝產值可達700元(以5元/公斤)左右。在今年玉米長勢差,甚至枯死的空地,如能搶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以前播種,并配套相應的栽培技術,可獲得較高文秘雜燴網產量。如果在稻田、空地凈作,其畝產值可達800元,比種秋玉米高250元/畝左右,比紅苕高200元/畝左右,加上省工、節(jié)本部分,每畝節(jié)本增效達300元。如果賣鮮食菜大豆,其經濟效益還可進一步提高。
  從近期國內市場看,大豆需求缺口大,不容易出現(xiàn)產品飽和爛市降價的現(xiàn)象。發(fā)展大豆產業(yè)符合國家產業(yè)導向。播種秋大豆投入較少,產量穩(wěn)定,經濟效益較高,不失為一條很好的抗災增收途徑。
  三、冬大豆栽培管理技術
  1.選用良種:選用“貢選一號”。播種前實施選種,去除籽粒不飽滿、有霉爛、有雜色、有病斑的種 ……(未完,全文共3257字,當前僅顯示164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農作物愛災情況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