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儀禮》相關內(nèi)容
(一)《儀禮》名稱及作者
(二)《儀禮》的基本內(nèi)容
二、《周禮》相關內(nèi)容
(一)《周禮》名稱及作者
(二)《周禮》的主要內(nèi)容
三、《禮記》相關內(nèi)容
(一)《禮記》的傳承過程
(二)《禮記》的主要內(nèi)容
……
五經(jīng)之“禮”
唐紀宇
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那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五經(jīng)中的“禮”,幫助大家來了解五經(jīng)中有關“禮”的經(jīng)典。“禮”對于儒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最早的時候,在《論語》中孔子就有很多關于“禮”的論述,最為大家熟悉的其中一句話是孔子跟顏淵之間的一段對話。孔子最為欣賞的一個弟子顏回,向孔子問:究竟什么是仁?孔子也一個非常著名的回答,“克己復禮為仁”,我們可以看到,仁的實現(xiàn)在某種意義上也要受到“禮”的約束。所以“禮”對于儒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禮”在個體生活當中發(fā)揮了作用之外,那“禮”在政治生活當中也會發(fā)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論語》當中還有一句話,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這句話非常地重要,表現(xiàn)出“禮”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痹谶@句話里面孔子提出了兩種治理思路,一種是以政令為引導,以刑法來進行統(tǒng)一,另一種思路是以德行為引導,以禮來進行統(tǒng)一。對于我們今天來說,孔子這一段話有非常強的借鑒意義的,因為我們今天有很多人會覺得國家治理最重要的方面是制度的建設和法制的完善,但儒家認為無論是法也好,還是制度也好,它與人的德行密切地關聯(lián)在一起。制度再完善,如果沒有一個良好德性的人來實行的話,這個制度也會走樣。這是儒家一直以來的觀點。所以,儒家對于政治生活的安排始終是四個字——禮、樂、刑、政。我們可以看到,禮、樂是在行政之前的,儒家認為只有以禮、樂為引導,行政才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這不光是孔子的看法,孟子也有類似的表述,孟子說:“
……(新文秘網(wǎng)http://m.jey722.cn省略105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羞恥之心。所以第一種治理的思路沒有讓人成為人,而第二種治理思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這樣一種治理思路是真正使人成為人,所以在儒家對于政治思想之中,不僅僅是一種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治理者與百姓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治理者要使百姓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通過教化,通過一些德行的引導,通過一些禮儀的安排,使人真正成為人,這是儒家對于政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考。這也可以成為我們今天在理解政治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儒家如此重視“禮”,“禮”到底保存在哪些文獻之中?今天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歷史的記述來了解“禮”。比如我們可以通過24史的記載,看里面所記載的一些重大的禮儀活動,這沒有問題。
但關于“禮”最詳細的介紹就是保存在五經(jīng)之中有關于“禮”的經(jīng)典內(nèi)容。今天提到五經(jīng),大家可以立刻說出來,五經(jīng)包含哪五個方面,每個人都可以很輕易地說出來,詩、書、禮、易、春秋。其中詩是指《詩經(jīng)》,書是指《尚書》,易是指《周易》,秋是指《春秋經(jīng)》,這都沒有問題。唯獨提到禮的時候,因為我在外面講課的時候,包括給我的孩子講課的時候,每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答案,當提到五經(jīng)中的“禮”的時候,最多的答案,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禮記》,也有一些人提到是《周禮》。在漢代的時候,當我們提到五經(jīng)里面這個“禮”字的時候,它既不指《禮記》,也不指《周禮》,它指的是另外一個禮學的典籍《儀禮》,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認識上的錯誤,包括我去百度在查的時候,談到五經(jīng)的時候,在里面記載這個禮就是指《禮記》,但這個是錯誤的,最早在漢代的時候提到五經(jīng)是指《儀禮》。
那通過剛才的這個問題,我們大家了解到,一提到禮的典籍的時候,大家至少可以說出三種關于禮的典籍,即《禮記》、《周禮》以及《儀禮》,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是有“三禮”的講法,最早“三禮”名稱的出現(xiàn)是跟一個人有關,這個人沒有地重要,在我們接下來的課程之中,我們會反復地提到這個人,是東漢末年跨時代的經(jīng)學家,他叫鄭玄。因為早期,最早在漢代的時候,單提一個“禮”字,它一定是指《儀禮》,當時的《周禮》、《禮記》,甚至我們今天流傳的49篇的禮記也好,都是作為《儀禮》的附錄而存在的。直到鄭玄的時候,他在給“禮”進行注釋的時候,他選擇了三種禮的典籍,一種是《儀禮》,還有一種是《周禮》,最后一種他選了49篇的禮記,從此之后就有了所謂“三禮”的名稱。
“三禮”的次序在中國歷史上是有一定變化的,在早期,在漢代的時候,特別是在西漢時期,真正重要的禮學的典籍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儀禮》,《儀禮》一直是最重要的,在《漢書•藝文志》中提到禮經(jīng)的時候,提到經(jīng)典的時候,禮這部經(jīng)典的時候,最先提到的是《儀禮》。《周禮》跟《禮記》都是作為附錄而出現(xiàn)的。后來由于鄭玄給“三禮”作了注釋,而鄭玄本人他最推崇的又是《周禮》,所以后世的人由于推崇鄭玄,所以在“三禮”之中一般人認為《周禮》是最重要的。這是一個歷史變遷的過程,大家了解一下。下面我們就分別地對這三種禮學的典籍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
一、《儀禮》相關內(nèi)容
(一)《儀禮》名稱及作者
我們首先來看《儀禮》。關于《儀禮》有一些問題,首先是《儀禮》的名稱問題,最早的時候,《儀禮》是沒有“儀”這個字的,只是單稱一個“禮”字,如果我們?nèi)z索一些漢代典籍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后代的時候,基本上《儀禮》都是以單字出現(xiàn)的,都是以“禮”這個單字出現(xiàn)的。后來由于鄭玄在注釋《禮記》,他發(fā)現(xiàn)有一些篇目,比如像《中庸》也好,像《禮記篇》也好,有這樣的一些講法,如曲禮、威儀這些講法。有經(jīng)禮三百,威儀三千的一些講法,所以它在《禮》的基礎之上又加上了“儀”這個字,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儀禮》這樣一個名稱。但在漢代的時候是沒有“儀”這個字的。
另外一個方面,《儀禮》又有一個名稱也被稱為叫做《士禮》,今天《儀禮》一共17篇,漢代的時候又有《士禮》的名稱,為什么叫《士禮》,因為一個人認為《儀禮》里面所講到的17種完整的禮儀活動都跟士這個階層有關,它講的都是士這個階層的禮儀活動,所以給它起了《士禮》這樣的名稱,但如果我們今天去仔細閱讀《儀禮》17篇的話,《儀禮》里邊所記載的禮儀活動并不完全是針對士這個階層,有些也講到大夫這個階層,更有一些,像進禮,朝見的這種禮儀,它講的是諸侯跟天子之間的禮儀活動,所以并不完全是士。
為什么會也《士禮》這樣一個名稱?據(jù)推測是因為《儀禮》的首篇叫《士冠禮》,第二篇是《士昏禮》,所以根據(jù)古代命名的原則,因為古代書籍命名的時候一般都是取開篇的前幾個字,《儀禮》最早的時候也取了《士冠禮》的前幾個字,它對重要的兩個字是“士”跟“禮”,因為官禮已經(jīng)變成了具體的禮,有這樣的一種考慮,這是關于《儀禮》的名稱。
《儀禮》的作者是誰?在歷史上分為兩個派別,有一派認為《儀禮》的作者就是周公,另外一個派別認為《儀禮》的作者是孔子,當然我們今天面臨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沒有具體的證據(jù),所以我們也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答案,到底《儀禮》的作者是誰。但無論是周公也好,還是孔子也好,都是我們古代的圣人,可見在儒家系統(tǒng)里邊一般會認為《儀禮》就是圣人所創(chuàng)作的這樣的一個東西,所以他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接下來會有一個《儀禮》傳承的問題,在秦朝的時候發(fā)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件是焚書坑儒,很多儒家重要的典籍,或者中華文明的一些重要典籍,在那時候都銷毀了,所以到漢代的時候需要有人重新收集、整理來傳承,《儀禮》的傳承比較復雜,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圖片,在這張圖片里面就反映出了《 ……(未完,全文共16506字,當前僅顯示296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學習講稿:五經(jīng)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