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正文

從佳人到紅豆——漫話漢武帝時至安史之亂的音樂文學(xué)

發(fā)表時間:2013/5/19 20:30:22

從佳人到紅豆
——漫話漢武帝時至安史之亂的音樂文學(xué)

引入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南國生紅豆,春來發(fā)幾枝?
初采漸君行,復(fù)采漸君遠(yuǎn)。
愿長記漸行且漸遠(yuǎn),此物最相思!
將《佳人》和《相思》寬對,純屬遐想,但不可否認(rèn)二者都是絕美的經(jīng)典。
北國江南接情思,漢風(fēng)唐音轉(zhuǎn)芳華,且不說當(dāng)初王維寫作此詩是否思接千里、遙想當(dāng)年,佳人歌與紅豆詩確是有著剪不斷的緣分。本文就以李延年和李龜年為引,從漢樂府談到唐五絕,串起這一段緣分,其間涉及中西交流、南北融合,也算是扣歷史地理之題。

李延年、李龜年與西域音樂
王維的《相思》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故談佳人歌與紅豆詩的緣分,不可避免地要說李延年和李龜年。漢唐都是文化交流的盛世,李延年和李龜年作為當(dāng)世著名的音樂家,都在西域與中原音樂交流方面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李延年喜改胡曲,《漢書•外戚傳》載“每為新聲變曲,聞?wù)吣桓袆印!稑犯娂肪矶辉疲骸皾h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節(jié),乘輿以為武樂!贝宋饕糁跞搿闃犯捎弥
……(新文秘網(wǎng)http://m.jey722.cn省略80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族士族等臣民為避戰(zhàn)亂,紛紛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北方人口南遷高潮,促進了南方生產(chǎn)發(fā)展,加速了南北文化交流 。
晉代南渡,清商樂歌的一部分聲制被帶至江左,融進了南方的民間音樂,更加豐富了清商樂的內(nèi)容和曲調(diào)。相傳魏孝文帝平定淮漢,收江南聲伎,得江左所傳中原舊曲《明君》、《圣主》、《公莫》、《白鳩》之類,以及江南吳歌、荊楚西聲,總謂之“清商樂” 。從《樂府詩集》卷四十四至五十一的“清商曲辭”來看,所謂“吳聲歌曲”代表江浙一帶的新調(diào),“西曲歌”代表現(xiàn)在湖北一帶的新調(diào) 。
南北文化在民間雖然早有交流,但是晉世士族對南方文化開始時是排斥的。東晉王朝由門閥貴族掌權(quán),對一般庶族地主也瞧不起,他們對吳人歧視,對吳語歧視,對江南民歌就更不必說了。所以東晉宮廷仍然沿用前代已經(jīng)僵化的傳統(tǒng)雅樂,這種古曲流傳既久,陳陳相因,已無生氣,擬古樂府雖然雅化,但是日趨衰微;吳聲西曲地位不高,但蓬勃興起,為時人所喜愛。直到南朝,清新活潑的江南吳聲和荊楚西曲才大量進入宮廷。
然南朝的“清商曲辭”到了隋唐,也漸漸不可解了!端鍟•音樂志》載,隋平陳后,文帝獲之,喜其節(jié)奏,說道:此華夏正聲也。但此華夏正聲自隋亡以后,失傳的就很多了。
據(jù)《舊唐書•音樂志二》及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四記載清商曲辭的末運道:長安以后(指安史之亂),朝廷不重古曲,工伎寖?nèi)保芎陀诠芟艺,唯《明君》、《楊伴》、《驍壺》、《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夜》等八曲。自是樂章訛失,與吳音轉(zhuǎn)遠(yuǎn)。開元中,劉貺以為宜取吳人,使之傳習(xí),以問歌工李郎子。郎子北人,學(xué)于江都人俞才生,時聲調(diào)已失,唯雅歌曲辭,辭典而音雅。后郎子亡后,清樂之歌遂闕。
隋唐時關(guān)中語言已屬北方語系,與江浙南方語系差別很大。吳聲、西曲曲調(diào)很美,而語言不諧中原人之耳。白居易《寄明州于駙馬詩》:“平陽音樂隨都尉,留滯三年在浙東。吳越聲邪無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边@恐怕是清樂在隋唐時期逐漸“淪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商曲辭之自然歸于消滅,正是唐代詩歌代興的時代,吳萊論《樂府正聲》說得好:“魏三祖所作,及夫歌章古調(diào),率在江左,……隋女聽之,以為華夏正聲。……唐長安中工伎漸缺,其能合于管弦,去吳音浸遠(yuǎn)。開元以后,北方歌工,僅能歌其一曲耳!笨梢姌犯搅颂拼呀(jīng)成為遺形物。

從漢樂府到唐五絕
《欽定曲譜》序云:“自古樂亡而樂府興,后樂府之歌法至唐不傳,其所歌者,皆絕句也!
  絕句來源于兩漢,成形于魏晉南北朝,興盛于大唐。從先秦到隋代詩歌和音樂的嬗變與成就,為唐代詩歌和音樂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唐代是新舊音樂交換接替的時代,一方面結(jié)束樂府體,一方面開辟詞曲體,唯唐代本身也自有一種代表時代的音樂文學(xué),那就是絕句了。
漢樂府民歌對中國詩歌形式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有著巨大影響。五言詩在先秦民謠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秦時《長城謠》已具備五言四句的形式,但成為一種成熟的詩的體裁,卻是漢樂府民歌的創(chuàng)造。
這里繞不開的一個音樂家就是李延年!稘h書》卷二十二:“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造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diào),作十九章之歌!庇志砭攀骸袄钛幽曛猩饺耍砑案改感值芙怨食。……女弟得幸于上,號李夫人。延年善歌,為新變聲,是時上方興天地諸祠,欲造樂,令司馬相如等作詩頌,延年輒承意弦歌所造詩,為之新聲曲。”延年弦歌所做詩,是由楚辭一變而為樂府的證據(jù)。漢武帝早年是很喜歡《楚辭》,曾使淮南王為《離騷》作傳的,但受了李夫人和李延年的影響,由騷賦體而變?yōu)樾侣暻?br>而那首著名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除去“寧不知”三字外,實際上就是五言詩了。《玉臺新詠》中正好沒有這三個字,那就成為文人創(chuàng)作的純粹的五言詩了。
自漢武帝促新聲,多五言連用。兩漢樂府詩體裁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和雜言。長篇如《孔雀東南飛》,從音樂方面觀察是“雜曲歌辭”,從文辭方面考察卻是五言體。相和諸調(diào)雖然也以雜言居多,卻出現(xiàn)了許多整齊的五言詩,如《江南可采蓮》、《陌上!、《白頭吟》等。
五言體到 ……(未完,全文共4478字,當(dāng)前僅顯示226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從佳人到紅豆——漫話漢武帝時至安史之亂的音樂文學(xué)》
文章搜索
相關(guān)文章